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知识的理解程度,是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又一指标。要让学生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,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研讨互动。一些教师在组织互动研讨时,却将多媒体技术闲置一边,仍然通过体态或语言进行。这种互动反馈的信息量小,反馈的效率低。多媒体却具有反馈信息量大、交互性强的优势。因此,教师在组织讨论中应充分利用这种优势,把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通过多媒体反馈出来,引导他们从不同侧面进行比对,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论证,使其自觉形成某种观点,达成普遍共识,从而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和掌握知识。对一些具有对抗性的科目,也可以让学生充当和轮换不同角色,利用多媒体分步骤地进行推演,使他们在多角度、多方位的互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。
仅仅学到了知识,理解了知识是不够的,还需要让学生能够运用知识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,在教学中往往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情况诱导。诱导教学,一般采取想定作业的方式进行。由于它现实感不强,套路固定,无法有针对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维和处置,因而质量不高。而多媒体则具有模拟现实、情景仿真等智能化特点。因此,在进行情况诱导时,应充分发挥这一优长。通过将有关知识设置成一些情况,布置成一些场景,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,形成判断,进行操作,并使这些情况和场景随着操作过程交互式地呈现出来,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去运用所学知识,从而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。
江西国宣广电科技有限公司
13607075266